• 陈云、廖承志、林丽韫题《闽南英烈》---
     翁泽生的一生是共产党员战斗的一生,对党一贯忠心耿耿,他到死还是坚持着共产党员的气节。图为陈云、廖承志、林丽韫题《闽南英烈》
    00-00
  • 黄仲琴 书法---
     黄仲琴,名嵩年,号嵩罗,字仲琴,香港福建学校原校长。祖籍广东省海阳县(今潮安县)。著名教授、学者,爱国知识分子,曾经为漳州现代教育、漳州地方文史研究做出杰出贡献。图为黄仲琴书法作品
    00-00
  • 林釬手书---
     洞口林氏宗祠共两进,硬山顶,燕尾脊。面阔三间,前有石埕,门面凹寿式,开三门,陡板台明,青色门鼓石。门匾是阳刻林釬手书“林氏宗祠”。
    00-00
  • 北京路骑楼---
     漳州骑楼是闽南地区最早的骑楼案例,反映了当时骑楼这种外来建筑样式和技术工艺在刚刚传人闽南地区时,与本土建筑样式和工艺的融合。图为北京路骑楼
    00-00
  • 全体民兵在动员大会上---
     上世纪70年代,为顺应国外国内形势发展,我国全面组建民兵队伍,赞称“全民皆兵”。图为民兵在认真听取指战员讲话。
    00-00
  • 北京路骑楼---
     漳州骑楼是闽南地区最早的骑楼案例,反映了当时骑楼这种外来建筑样式和技术工艺在刚刚传人闽南地区时,与本土建筑样式和工艺的融合。图为北京路骑楼
    00-00
  • 西院落---
     院落巷子里新修的花池里面才栽上植物,石条地板的缝隙中长出了小草,给这个院落增添了一分色彩。站在这里后面的高楼显得特别突出。图为西院落
    00-00
  • 龙柱亭博爱碑---
     华表别称博爱碑,民国时期8年,闽南护法区建。钢筋混凝土,四方形,通高687.5公分,碑高390公分,四方形基座297.5公分,分四级,底层阔470公分。 图为龙柱亭。博爱碑
    00-00
  • 古街所见(北京路)---
     北京路在漳州老城区中虽然比不上台湾路、新华西路繁华,但仍然是漳州古城里一条重要的街道。图为古街所见(北京路)
    00-00
  • 第三辑封面---
     芗水存照,芝山留影,漳州百年老照片汇集第三辑,漳州第一公园,中山公园。
    00-00
  • 第七辑35---
     上图为参加建设铁路胜利完成归来留影;下图为工人报喜队,图是三大改造高潮中的。鼓舞欢欣,奔向社会主义。
    00-00
  • 第十一辑56---
     老照片是历史的记录和承载者,通过这些照片可以了解到过去的生活、风俗、建筑、文化、人物等,福建师专史地科二年级全体同学留影。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