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天利植牧场场部几近倒塌---
     在国民党顽固派大举进攻革命支点时,赖秉坤曾帮助中共漳州地方组织部分党员干部,隐蔽在他的植牧场中开展生产,帮助这些党员干部渡过难关。
    00-00
  • 黄仲琴 书法---
     黄仲琴,名嵩年,号嵩罗,字仲琴,香港福建学校原校长。祖籍广东省海阳县(今潮安县)。著名教授、学者,爱国知识分子,曾经为漳州现代教育、漳州地方文史研究做出杰出贡献。图为黄仲琴书法作品
    00-00
  • 府口---
     临近台湾路不远便是漳州旧时府埕的所在所谓的埕,就是大厝前的空地现在迎面建着两排骑楼。图为府口
    00-00
  • 《文川里》街道---
     楼前有一方水池,水池上方为题经架设有石桥,岁月变迁,如今已以觅石桥踪影,只留下水面上的几个桥墩。图为文川里
    00-00
  • 货车服务蕉农运走大量香蕉---
     解放初期国家将漳龙漳嵩漳浮等公司的汽车和设备场地收归国营,车辆增加至货车30辆、客车20辆。图为运输车辆在香蕉产地运走大量香蕉。
    00-00
  • 北京路骑楼---
     漳州骑楼是闽南地区最早的骑楼案例,反映了当时骑楼这种外来建筑样式和技术工艺在刚刚传人闽南地区时,与本土建筑样式和工艺的融合。图为北京路骑楼
    00-00
  • 木门窗---
     大量使用花岗岩构件,故居的坚固、整齐、庄重可见一斑。庭院石板地面均保存完好,庭院花圃,漏窗古朴典雅,既起装饰作用,又增采光通风。图为木门窗
    00-00
  • 从园内望天主教堂,心旷神怡!---
     天主教堂正对着漳州中山公园的后门。从公园内的小山顶上抬头西望,新堂十分宏伟壮观:36层阶梯托起了一座宽20米、长45米、钟楼高45米的乳白色罗马式教堂。图为从园内望天主教堂
    00-00
  • 古街所见(修文西路)---
     修文西路的一条老街,目前看到的也就是一角,街道上方相互交错的电线,路边的街道标志牌。还有远处的高楼大厦。图为古街所见(修文西路)
    00-00
  • 第二辑47---
     上图为老华侨夫妇参加新落成的石堤,下图为人们在堤上观看滔滔江水顺堤而过。1960年6月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漳州,这就是震惊全省的漳州“6.9”特大洪灾。6月9日,一号台风席卷漳州,暴雨狂泻,山洪倾泻而下,洪峰达每秒6140立方米,西溪洪峰水位每小时20 厘米的速度上升。
    00-00
  • 第七辑32---
     上图为地方国营龙溪砖瓦厂全体同志合影;下图为漳州市交通运输业改造工作组全体同志留影1956年4月24日。
    00-00
  • 第十一辑53---
     1945年重阳宗敬门下恭掃牛头岗曾氏师摄影芝山万寿亭下。下图是漳州协和医院工作人员合影1939年。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