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典诚故居---
     黄典诚,1914年生于福建漳州,1933年进厦大文学院语言学系学习,193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图为“布观音庙”边的黄典诚故居
    00-00
  • 中山公园碑记2---
     国民革命军何应钦攻克漳州,废陈炯明碑文,另镌孙中山的《总理遗训》和何应钦的《漳州中山公园纪念亭记》。图为何应钦的《漳州中山公园纪念亭记》
    00-00
  • 佛潭后许轧内村-兵营(4)---
     轧内村古兵营是唐朝开漳圣王陈元光担任漳州刺史后,建立的四个行台之一。岁月流殇,依然可窥见它的磅礴气势,1300多年的历史,注定成为一段传奇。
    00-00
  • 民俗馆 独轮车---
     漳州有许多独具民族特色的民俗老物件,以及传统手工器物。每一个藏品都珍藏着许多人对过去的种种回忆和幻想,其中包括许多传统农用工具。图为农用运输工具“独轮车”。
    00-00
  • 知青们在研究农作物种植---
     这就是一代知青的风采,乐观,阳光,自然,是当时时代的真实写照 青春无悔的一代。图为知青们在研究农作物种植
    00-00
  • 延安路中片004---
     延安路现称延安南路,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是旧漳州城的中心地段,它全长766米,宽8米。是旧漳州最宽的马路。图为延安路中片旧房景观。
    00-00
  • 发挥愚公移山力---
     1960年“6·9”特大洪灾后,我市领导为保护全市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决定修建九龙江防洪堤,于是发出总动员令,发动全市各机关各工矿各组织抽调大批人员轮批到芗城九龙江两岸,动用各种可用工具,参加筑建工程浩大的防洪堤。图为全民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
    00-00
  • 所向无前坊南面右间侧面上的洋人形象---
     这些洋人头戴礼帽身穿西洋服饰,两人手拿一个像是乐器又像是其它的东西,在跳着他们的西洋舞。图为所向无前坊南面右间侧面上的洋人形象.
    00-00
  • “鹤丘”榜书,无款识,在蔡烈墓前---
     正是因为地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加上有山有水,密林遍布,岩洞曲折,寺庙清幽,因此,明太儒蔡烈在此研究《易经》并开坛讲学,人称“鹤峰先生”,仙逝后葬于山下,墓前建有“鹤丘”碑亭,近代高僧弘一法师也曾在此鹤鸣楼讲经弘法。
    00-00
  • 漳州龙文塔旧影4---
     旧照片看,龙文塔为七级六角石塔,三层以上为实心,后废于“文革”期间。图为旧龙文塔背影。
    00-00
  • 新华西路路口,东门“文昌门”月城遗址摄于民国时期---
     东面“文昌门”,在今圆圈(新华西路口);南面“时阜门”,在今南门头(香港路南端);西面“太平门”,在今西市场对面肃清宫直街(即今英雄路、马路头附近);北面“太初门”,在今大同路(北廓顶)永亨世家附近。 1919年,漳州古城墙被拆除,仅存东门“文昌门”城楼及月城,共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高约7米,有石阶由北而南再向西而上;城墙有南、北两段,共100多米,高约5米,此后,南段城墙上的城楼被改建成客栈,有26级石阶,名叫“卫生楼旅行社”。1960年,“卫生楼”改为民宅。1997年,“卫生楼”拆除。图
    00-00
  • 台湾路府口街1---
     漳州古城地处商贸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又是历史建筑、传统文化集中的老城区,“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五大特色非常鲜明,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图为漳州台湾路府口街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