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委内瑞拉来访合影5---
     左为: 漳州市木偶剧团副团长: 岳建辉先生;右为: 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参赞:维尔弗莱多·加利萨雷斯先生。
    00-00
  • 支前大军队伍---
     踊跃支前,云霄、漳浦、诏安等地群众得知蒋军窜犯东山,立即加入支前大军,当天就有6000多人参加了运输队和担架队,对东山保卫战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00-00
  • 新华东路菜市路南段---
     新华东路,旧称东门街,是漳州最长的一条老街。明清时,东门街是漳城东门出漳官道,民国八年(1919年),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以其笔名命名为陆安东路,北伐军入漳后改为中山东路。图为新华东菜市路南段
    00-00
  • 新行街施荫棠故居庭院---
     新行街由西至东,从78号至112号,并行排列着六组结构相似却又相对独立的民居,便是“施厝大院”。图为新行街施厝俯瞰。
    00-00
  • 拆除中的中山桥---
     中山桥为漳州历史上第一座横跨九龙江的石桥,也是中国首座以孙中山命名的桥梁。2002年,中山桥因年久失修,被确定为危桥。图为拆除中的中山桥。
    00-00
  • 年货摊---
     这张旧照拍摄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乡村春节的年货摊,摊上摆放着香菇、香肠、大蒜等年货,一位路过的女子正在挑选心仪的物品。
    00-00
  • 徐家氏庙(3)---
     徐厝巷位于台湾路中段,巷内有徐氏家庙,明代徐氏族人在府前街建家庙,其所在的巷道便取名“徐厝巷”。徐氏家庙是徐氏后裔旅经漳州的落脚点,是供奉徐氏先人的祠堂。
    00-00
  • 80年代中山桥---
     民国27年(1938年)起,日本帝国主义者多次狂轰摧毁,中山桥处于不能通行状态;解放后经几次重建,中山桥恢复通行;文革时,中山桥改称“红卫兵桥";1980年,红卫兵桥恢复“中山桥”名称。图为80年代中山桥
    00-00
  • 东坂后“番楼”西面---
     东坂后番仔楼如今在青年路的一条小巷子里,比较少人知道。此楼坐东朝西,主体三层,天台建十字形阁楼间,并建柱式烟囱。图为东坂后“番楼”西面
    00-00
  • 北京路全部要拆除,右边红顶房即新建的北京路高楼---
     拆除前的北京路街区从图片上看房子乱七八糟的,旁边新修的楼房已一排排的立在旧街区边上形成鲜明对比。图为北京路全部要拆除,右边红顶房即新建的北京路高楼
    00-00
  • 第四辑51---
     上图为新华东路(岳口街)《楚滇雄声》坊,下图为三世宰贰坊、尚书探花坊,建于明万年间芗城区香港路。
    00-00
  • 第九辑07---
     此图为冯水国先生收集整理后的老照片,上图是升压站全景,下图是双孔涝涵洞排水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