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州府衙旧址---
     公元716年,因西林一带地理寒湿,兵民多有瘴疠,陈元光的儿子陈珦在乡中老人余若纳等的请求下,将郡署迁到李澳川(今漳浦县城)。到了公元741年,本来属于泉州郡管辖的龙溪县划归漳州郡,漳州的地域扩大了不少。图为漳州府衙旧址。
    00-00
  • 祠堂房梁上的木狮子---
     谢伟忠来带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记录当地的民风民俗。图为谢伟忠拍摄一处祠堂房梁上刻着栩栩如生的木狮子。
    00-00
  • 中洲仔泊舟图---
     80年代以前,芗江承担着重要的水上运输重任,这张旧照为船只停泊中洲仔时的情景。
    00-00
  • 台湾路(2)---
     据说,这条古街上布置许多戏台,布袋戏、歌仔戏、木偶戏上演非常盛行,很多台湾人和澎湖人跨海来此,听熟悉的戏曲,听熟悉的乡音,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里称做“台湾路”。图为台湾路
    00-00
  • 中山桥(西北向2011.4)---
     中山桥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该桥北起江滨路,上跨九龙江水道,南至南江滨路、蜈蚣山路、南山路交汇口,[4]桥长466.7米,净宽5.4米,建筑面积约2333平方米。
    00-00
  • 林氏宗祠中进四方殿南面---
     漳州林氏宗祠,又称比干庙,是一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漳州芗城区振成巷内,由漳州各县林氏先人捐资共建,是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图为林氏宗祠中进四方殿南面
    00-00
  • 施厝98号 (7)---
     花园里的围墙修的很是别致,窗户是不规则形状,中间立着绿色的竹节形柱子,上面有一排黑色的字。图为施厝98号
    00-00
  • 第四辑42---
     1961年漳州中学堂改称省立八中,1920年迁回芝山旧址,以净众寺为教室,图为净众寺,在日军空袭中被夷为平地。下图为法迹寺旧址挖出的石罗汉。
    00-00
  • 第八辑76---
     上图是龙溪卫校护士一班毕业合影。下图是教职员工自已动手,在新建成的礼堂旁清理垃圾,美化校园。
    00-00
  • 第十三辑19---
     上图是知识青年陈丽粉(高中生)下乡插队及积极劳动勤学苦练现在她已能挑上一百多斤(上墩公社)。下图是柬埔寨归国侨生,黄维华上场后劳动赛过老场员,深受领导和新老场员赞扬,63年光荣出席省劳动模会(平和安厚农场)。
    00-00
  • 第十七辑42---
     老照片能够记录下历史事件、风俗文化、社会变迁等重要信息,上图是漳州古街洋老巷,下图是漳州振成巷古街。
    00-00
  • 第二十二辑29---
     上图是福建省海澄第一中学高中第三届全体毕业生留影 一九五五年七月一日。下图是福建省海澄第一中学一九五五年级初中毕业班全体同学留影 1955年7月。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