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福来与学生观看木偶演出---
     1951年5月龙溪县率先成立了“南江木偶剧团”,选出郑福来任团长;1953年漳浦县成立以杨胜为团长的艺光木偶剧团。图为郑福来与学生正在观看木偶
    00-00
  • 向敌登录点反击---
     东山战斗中,我军增援部队向敌展开大规模的包围,原来守备在某阵地的某部四班战士立即配合友邻向敌反击。图为东山战役我军正向敌登录点反击
    00-00
  • 宝珠园河仔头街道---
     漳州宝珠园河仔头街道对当地人民具有深远的影响。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传统手工艺、戏曲表演等。街道上的文化活动也丰富多彩,如书法、绘画、音乐等,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漳州人。
    00-00
  • 漳州府衙旧址---
     陈谟继任刺史,再次提出这个建议,终于在公元786年,即漳州建制一百年后,获准将郡治迁到龙溪县县城,在今芗城区中山公园所在地兴建新府衙。从此,历唐宋元明清五代,没再改变过府址。图为漳州府衙旧址。
    00-00
  • 漳州市老城区的全貌---
     漳州在被国务院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之后,在行政体制改革上又实现了重大突破一一撤地改市,漳州这座千年古城从此掀开新的一页。图为漳州市老城区的全貌。
    00-00
  • 货船结队而行---
     广阔的芗江承担着重要的水上运输重任,这张旧照可以看到货船在江面上结队而行,它们成为沟通上下游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为城市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00-00
  • 台湾路(3)---
     台湾路的中段是古时最繁华的地方,自唐宋元明清历代以来,这儿因汇聚蚵仔煎、手抓面、豆干面粉、锅边糊、春卷、五香、卤面、豆花、土笋冻等漳州名点小吃而闻名遐迩。图为台湾路
    00-00
  • 中山桥(东北向2012.7)---
     中山桥,别名旧桥、通津桥,是中国福建省漳州市境内连接芗城区和龙海市的一座桥梁,位于九龙江西溪(芗江)水道之上,为漳州历史上第一座横跨九龙江的石桥,图为中山桥
    00-00
  • 融早期南北派建筑风格于一体---
     宗祠前后进已废,现存中进四方正殿,面积430平方米,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红色筒瓦,下檐不围合,并留有回廊的痕迹,可见原规模甚大。图为融早期南北派建筑风格于一体
    00-00
  • 新行街(往东拍摄)---
     新行街上方挂着五颜六色的彩旗,电线也在街道上方相互交错着,街道上没有行人,路边停着国辆小汽车,图为新行街(往东拍摄)
    00-00
  • 第四辑43---
     南山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区九龙江南畔的丹霞山麓,南背靠丹霞山,北面向九龙江,面积4万平方米。
    00-00
  • 第八辑77---
     上图是1975年6月,龙溪卫校全体教职工欢送孟国忠校长(前排左五)荣调。下图为福建省龙溪卫校首届工农兵学员毕业留影。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