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美曾氏番楼2排楼---
     东美曾氏番仔楼,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角美镇东美村墩上社,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开始筹建,东美曾氏番仔楼坐南朝北,中西结合建筑风格,石砖木混合结构,平面呈“凹”字形。图为东美曾氏番楼2排楼
    00-00
  • 古厝群建筑墙画4---
     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湘桥村是龙文区活态保护古厝群的一个缩影。龙文区不仅将多处古建筑群修旧如旧,还保存了当地风俗、文化、生活习惯等“活态”的东西。图为建筑墙画
    00-00
  • 增福桥-祠(4)---
     增福桥位于漳州市芗城区凤霞街(今文化街)与新行街之间,桥北有增福祠,专祀土地公、土地婆。图为增福祠
    00-00
  • 知青上山铲除杂草---
     毛主席提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在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图为知青上山铲除杂草
    00-00
  • 谢伟忠拍摄的土楼内居民家的两名小孩---
     漳州土楼遍布于漳州市的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山区,它以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图为谢伟忠拍摄的土楼内居民家的两名小孩坐在门槛上好奇的看着镜头。
    00-00
  • 国务委员李铁映参观漳州印泥厂032---
     国务委员李铁映到厂视察时,题赞“文房五宝”。至今已有100多位名人书画家为漳州八宝印泥作画、题词,给漳州八宝印泥增光添彩。图为国务委员李铁映参观漳州印泥厂并为该厂题字后大家热情的鼓掌。
    00-00
  • 天宠重褒坊上圣旨牌---
     主间上屏上置“恩荣”圣旨牌,清光绪《漳州府志》载:“天宠重褒坊,在驿右,为封户部主事赠九江知府沈玺立”。图为天宠重褒坊上圣旨牌
    00-00
  • 明进士漳州知府陆金诗刻,在月峡南壁绝顶---
     云南碧江县怒族始祖。相传很久以前,云南贡山四区的独龙族是从“汉人地方”搬去的。最初来的是陆金、陆一俩兄弟。在月峡南壁的绝对上题刻了一些感想。
    00-00
  • 民国时期的北伐纪念亭---
     芗城北伐纪念亭原位于芗城区新华西路与新华南路的十字路口的一座西式纪念亭。1923年前后,北洋军驻漳期间建立,称“延誉亭”,1926年改称“北伐胜利纪念亭”。
    00-00
  • 王昇后人王履亨造像---
     王履亨一生以教学养家糊口,开设讲堂名宗敬,被学者尊称宗敬先生。他办学远离城市,先后到龙溪名第山、北溪银塘等地授徒,也曾在家居上苑街创办旌孝祠、砾斋二所私塾,生徒四五百人。王氏一家多从事教育工作,荣膺“教育世家”称号。图为王昇后人王履亨造像。
    00-00
  • 郑子瑜应邀在东京早稻田大学演讲后与听讲之教授及研究生合摄---
     1962年春,郑子瑜应邀在东京早稻田大学演讲《学习古汉语的目的及其途径》,讲后与听讲之教授及研究生合摄,中坐者为郑子瑜,其右为实藤惠秀(中日文化交流史家),右为大矢根文次郎(陶渊明研究专家),皆已故。
    00-00
  • 云洞岩度假村立面剖面图---
     漳州云洞岩是福建漳州市的一处著名景点,位于漳州市长泰县沙县镇云村,作为国家4A级景区,它以其神奇的地质特征和洪特的文化历史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图为云洞岩度假村立面剖面图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