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尾松--官陂镇林畲村禾仓岽---
     易生于干旱、瘠薄的红壤、石砾土及沙质土,或生于岩石缝中,为荒山恢复森林的先锋树种。松科松属,树龄 207年,胸围495厘米,树高24米,冠幅东西15米、南北22米。图为马尾松
    00-00
  • 翠贤坊---
     位于今海登中山路42--45号民居门前,是漳州府和龙溪县官府为赞誉明弘治甲子吴元,正德丁卯林浩等6人在25年间相继乡试考中举人而建造的牌坊,为四柱三门三层式石结构,保存较好。图为翠贤坊
    00-00
  • 大学甲蔡竹禅故居14---
     “蔡竹禅故居”位于漳州市中心芗城官园大学甲37号,宅落前有天院,后有花园,东厢东侧增建炮楼、平房等附属建筑。图为蔡竹禅故居里精致的卷棚回廊
    00-00
  • 东美曾氏番楼-东晒台---
     东美曾氏番仔楼,位于中国漳州市角美镇东美村,是一座百年历史的华侨豪宅。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元素。图为东美曾氏番仔楼东晒台
    00-00
  • 湘桥村华佗庙1---
     华佗庙位龙文区蓝田镇湘桥村,是福建省惟一供奉三国时期名医华佗的庙宇。据记载,华陀庙始建于明末清初,历经几代重建,保存完好。
    00-00
  • 教子桥 1999---
     教子桥位于新华东路中段。原名郊野桥。“郊野”二字在方言中讹为“教仔”或“角仔”,后书写为教子桥,成为该街坊名称。
    00-00
  • 全家欢送胡丽温(后左一)上山下乡---
     毛主席提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在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图为全家欢送胡丽温(后左一)上山下乡
    00-00
  • 周振扬立的一块牌匾---
     谢伟忠拍摄的一块古老的“明经”牌匾。此牌匾是福建提督学政翰林院侍讲学钱福胙为嘉庆已未科中式第一名周振扬立的一块牌匾
    00-00
  • 国务委员李铁映参观漳州印泥厂033---
     漳州八宝印泥是中外书画家酷爱的珍品,是闻名中外的“漳州三宝”之一,素有“文房五宝”之称。图为国务委员李铁映参观漳州印泥厂后,正在为该厂题字。
    00-00
  • “父子进士”匾额---
     主间正背两面匾额均镌“父子进士”四字,两侧青石字板阴刻立坊官员名号,父子进士坊是南诏镇七座明代石牌坊之一,于1996年列入福建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图为“父子进士”匾额
    00-00
  • 明举人龙溪知县俞琏诗刻,在月峡北面石壁上---
     他实心任事,施粥、散粟必亲躬,以免弊端,饥民全活甚众。时有数十户难民流落三原,给予安置劝垦,并常去民间、田垄察看,爱民忧民之心至诚。民间讼狱必反复推勘,使无枉屈。在月峡北面石壁上也题刻出了自己的感想。
    00-00
  • 民国时期的北伐纪念亭侧拍---
     北伐纪念亭方形四柱,底座有三级同心圆台阶,俗称“圆圈”。“文革”初期拆毁。图为明国时期北伐纪念亭侧拍。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