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眼--诏安县太平镇科下村燕翌楼边(3)---
     龙眼为阳性树种,要求阳光充足,生长在南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气候,能忍受短期霜冻。图为龙眼
    00-00
  • 《古月港-系列》5---
     房子底基由石条砌成的,地上铺的也是长长的石条,木门已不完整,歪斜着。墙上还贴着对联和桃符。图为古月巷老房子
    00-00
  • 大学甲蔡竹禅故居10---
     “蔡竹禅故居”位于漳州市中心芗城官园大学甲37号,宅落前有天院,后有花园,东厢东侧增建炮楼、平房等附属建筑。图为蔡竹禅故居里的房檐
    00-00
  • 天一信局邮戳---
     天一总局位于漳州龙海市角美镇流传村,被中国国家邮政博物馆认定为“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民间国际邮政”。图为天一信局邮戳
    00-00
  • 古厝群建筑墙画1---
     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湘桥村是龙文区活态保护古厝群的一个缩影。龙文区不仅将多处古建筑群修旧如旧,还保存了当地风俗、文化、生活习惯等“活态”的东西。图为建筑墙画
    00-00
  • 增福桥-祠(1)---
     增福桥位于漳州市芗城区凤霞街(今文化街)与新行街之间,桥北有增福祠,专祀土地公、土地婆。增福桥原为木桥,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前后,由福建水师提督蓝理出资铺造。
    00-00
  • 胸前带红花即将上山下乡的知青---
     毛主席提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在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图为胸前带红花即将上山下乡的知青
    00-00
  • 谢伟忠和他的同伴们在拍摄土楼风景---
     漳州土楼遍布于漳州市的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山区,它以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图为谢伟忠和他的同伴们在拍摄土楼风景。
    00-00
  • 国务委员李铁映参观漳州印泥厂029---
     国务委员李铁映到厂视察时,题赞“文房五宝”。至今已有100多位名人书画家为漳州八宝印泥作画、题词,给漳州八宝印泥增光添彩。图为国务委员李铁映参观漳州印泥厂后,正在为该厂题字。
    00-00
  • 龙章褒宠坊---
     该坊位于平和县九峰镇东门外城隍庙口,明万历三年(1575年),坊坐西北朝东南,石仿木结构。该坊于1986年列入平和县文物保护单位。图为龙章褒宠坊
    00-00
  • 明进士翰林院编修福建提学副使邵锐《云洞饯别奉谢洪大同林廷元二公》诗,在万玉峰左侧石壁上,嘉靖三年题刻---
     云洞岩花岗岩地貌独具一格的山石景色,有别于周边的荒山秃岭。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整座山从山麓到峰颠,几乎全是由各种玲珑奇特、各具神态的花岗岩石,层层叠叠垒成的。在这里见证了邵锐饯别了谢洪的场景以及相关的诗句。
    00-00
  • 芗城芝山三亭---
     芗城芝山三亭位于芗城区胜利西路芝山上,为漳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芝山原名登高山,有三峰,峰上各一亭,合称“芝山三亭”。三亭分别是万寿亭,仰止亭,甘露亭。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