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宗乡会馆---
     福建会馆第17届执鉴委员就职典礼,前排中坐者为陈六使,第二排站立者右起第一位为黄祖耀。图为福建会馆第17届执鉴委员就职典礼
    00-00
  • 指认古井位置---
     最为神秘的是三口古井,湮没在一片杂树乱草之中。如今只能看到井口的一些碎石,而雕刻精美的井沿仍埋在地下。有幸能见到古井的只有数人而已。图为古井位置
    00-00
  • 山后社榕树王——村民纳凉聊天好去处---
     树似两株,实为一株,基部相连,主树干直立,树干周围均附有气生根,枝繁叶茂,气势雄伟。图为榕树树干
    00-00
  • 龙眼--诏安县太平镇科下村燕翌楼边(4)---
     龙眼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肯有良好的滋养补益作用。木材坚实,耐水湿,是造船、家具等的优良材。图为龙眼
    00-00
  • 《古月港-系列》组《古月港》---
     在600年前这里也一定上演了一幕幕尔虞我诈的商战大片。远航的香料换回了满库银元,月港的繁华难以复诉。然而这样一个繁华商港却能没逃过在历史中泯灭。图为古月港
    00-00
  • 大学甲蔡竹禅故居11---
     “蔡竹禅故居”位于漳州市中心芗城官园大学甲37号,宅落前有天院,后有花园,东厢东侧增建炮楼、平房等附属建筑。图为蔡竹禅故居里的房檐
    00-00
  • 天一总局---
     天一总局旧址的“苑南楼”始建于1911年(清宣统三年),后经购地扩建,于1921年又建成北楼和“陶园”(花园)。以北楼作为“天一总局”的办公业务经营大楼。
    00-00
  • 古厝群建筑墙画2---
     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湘桥村是龙文区活态保护古厝群的一个缩影。龙文区不仅将多处古建筑群修旧如旧,还保存了当地风俗、文化、生活习惯等“活态”的东西。图为建筑墙画
    00-00
  • 增福桥-祠(2)---
     增福桥位于漳州市芗城区凤霞街(今文化街)与新行街之间,桥北有增福祠,专祀土地公、土地婆。图为增福祠
    00-00
  • 知青在菠萝园锄草---
     毛主席提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在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图为知青在菠萝园锄草
    00-00
  • 谢伟忠拍摄的土楼风景---
     漳州土楼遍布于漳州市的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山区,它以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图为谢伟忠拍摄的土楼内风景。
    00-00
  • 国务委员李铁映参观漳州印泥厂030---
     国务委员李铁映到厂视察时,题赞“文房五宝”。至今已有100多位名人书画家为漳州八宝印泥作画、题词,给漳州八宝印泥增光添彩。图为国务委员李铁映参观漳州印泥厂后,正在为该厂题字。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