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中山在新加坡设立同盟会分会---
     右护室,可看到会馆昔日供同乡聚会、住宿的厅房,大部分空置着,以往的右翼殿仍旧作为祭祀用途,供奉先人神主牌,称“德盛祠”
    00-00
  • 右为上山路口---
     从迎宾路与水仙大街交叉路口向北,到第一个路口向东,出漳州理工学院路上的牌坊向北再走一段路,丁字路口就可以看到一个“仙亭岩”的指示牌,往东再走不远又有一处三叉路,向上约800米就是仙亭岩。图为上山路口
    00-00
  • 樟树--龙文区蓝田镇蓝田村1---
     传说树龄1000年;冠幅南北15.9米,胸围(地围)7.3米,树高13米。该树生长在村路边图为樟树
    00-00
  • 岭南酸枣--诏安县四都镇四都村三姑娘(4)---
     岭南酸枣是落叶乔木,能长到十几二十米高。果实酸甜可食,有酒香。种子榨油可作肥皂。图为岭南酸枣
    00-00
  • 桶巷 龙海石码---
     桶巷是专门生产木桶之巷,故而得名。巷子不大,两边的房了都不高,电线也是拉在房檐下面,巷口还有一个竹帘。图为桶巷
    00-00
  • 大学甲蔡竹禅故居03---
     “蔡竹禅故居”位于漳州市中心芗城官园大学甲37号,宅落前有天院,后有花园,东厢东侧增建炮楼、平房等附属建筑。
    00-00
  • 天一信局-后院---
     天一总局旧址位于龙海市角美镇流传村。“天一总局”全称“郭有品天一汇兑银信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邮局。图为天一信局后院
    00-00
  • 大夫第门前的喜鹊石鼓5---
     “大夫第”是这些古厝中修建的,也是最壮观宅第之一,占地近5亩,是典型的清代官宅建筑。“大夫第”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康熙年间进士黄金钟的故居。图为大夫第门前的喜鹊石鼓
    00-00
  • 龙文崎下桥 (2)---
     漳州市龙文区步文镇一个叫山头顶社的村子旁,有一座始建于元代的石桥——崎下桥。图为崎下桥石碑
    00-00
  • 福建省长泰县岩溪公社甘寨大队第15小队知青欧阳小萱---
     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之后,大量的城市知识青年大规模地离开城市。图为福建省长泰县岩溪公社甘寨大队第15小队知青欧阳小萱
    00-00
  • 河边愉快的玩耍---
     谢伟忠来带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记录当地的民风民俗。图为谢伟忠拍摄的一名妇女抱着她的孩子在河边愉快的玩耍。
    00-00
  • 国务委员李铁映参观漳州印泥厂022---
     漳州八宝印泥是福建漳州传统的汉族工艺品,在古代属于贡品。中外书画家酷爱的珍品,是闻名中外的“漳州三宝”之一。图为国务委员李铁映参观漳州印泥厂时,工作人员为其讲解。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