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六辑21---
     此图为冯水国先生收集整理后的老照片,叶飞题《中共闽粤赣边区史》、《八闽健儿抗日征程史》。
    00-00
  • 第二十一辑04---
     上图是闽南地委机关驻地乌山山寮,下图是1949年在闽南地委组织工作的许云,坐在树海革根据地山寮的竹床前阅报。
    00-00
  • 第二十五辑11---
     上图漳州市龙文区云洞岩刘天绶的“高山仰止。下图忘归洞,忘归石下有一洞穴,洞不足两米,直径5米有余,洞口刻有“忘归洞”三个大字。
    00-00
  • 闽帮社群设立道南学校---
     1905年孙中山与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人一起讨论组党,将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等合并共建同盟会。图为孙中山在新加坡设立同盟会分会
    00-00
  • 宋仙亭---
     峡谷的对面半山中崖壁下,有一座宋代古石亭“仙亭”。据《龙溪县志》记载:“相传宋僧从谦见二士对弈,就之,化为双鹤而去。图为宋仙亭
    00-00
  • 樟树--龙文区蓝田镇蓝田村2---
     树主干腐朽中空高度达6米,树皮、树基腐朽近半,但它依靠仅存树皮生枝长叶,加上树下四层圆形树池的衬托,古老的同时又活现出它的一树翠绿,图为樟树
    00-00
  • 岭南酸枣--诏安县四都镇四都村三姑娘(5)---
     可作庭院绿化树种,为优良的庭院观赏树和绿荫树。速生,适应性强,还可作为城郊低海拔山地疏残林改造的先锋树种。图为岭南酸枣
    00-00
  • 下埕 龙海石码---
     下埕位于龙海市石码镇,建筑多骑楼,这是晴天拍摄的黑白照,巷道无行人,楼上的植物长的很茂盛。楼也被改造过。图为石码下埕
    00-00
  • 大学甲蔡竹禅故居04---
     “蔡竹禅故居”位于漳州市中心芗城官园大学甲37号,宅落前有天院,后有花园,东厢东侧增建炮楼、平房等附属建筑。
    00-00
  • 天一信局-内院---
     天一总局旧址位于漳州龙海流传村,是一座中西风格结合的历史建筑。旧址建筑由北楼、陶园、苑南楼组成。图为天一信局内院
    00-00
  • 大夫第门前的喜鹊石鼓6---
     “大夫第”是这些古厝中修建的,也是最壮观宅第之一,占地近5亩,是典型的清代官宅建筑。“大夫第”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康熙年间进士黄金钟的故居。图为大夫第门前的喜鹊石鼓
    00-00
  • 龙文崎下桥 (3)---
     崎下桥在古时候是通往省城、京都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桥的北端至今还保存着一条古驿道。古时,往来的小船舶可从这里通向龙海的月港,直至厦门的出海口。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