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乡时的蔡元龙---
     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之后,大量的城市知识青年大规模地离开城市。下乡时的蔡元龙
    00-00
  • 大树底下的合影---
     谢伟忠来带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记录当地的民风民俗。图为谢伟忠拍摄的一名妇女抱着她的孩子在大树底下的合影。
    00-00
  • 国务委员李铁映参观漳州印泥厂023---
     漳州八宝印泥是福建漳州传统的汉族工艺品,在古代属于贡品。中外书画家酷爱的珍品,是闻名中外的“漳州三宝”之一。图为国务委员李铁映及随行领导们参观漳州印泥厂环境。
    00-00
  • 科第传芳坊老照片1---
     科第传芳坊坐东北朝西南,双柱单间三楼双重石结构,面阔7.6米,高6.5米,双柱方型,柱宽0.47米。图为科第传芳坊
    00-00
  • 蔡烈题刻,嘉靖十六年(1537)刻,在霞窝东石壁上---
     明代嘉靖年间,道学家蔡烈,隐居山中,自称洞主,远近名流,闻风景从,云洞岩更成为儒家谈道讲学的地方,驰名海内。摩崖题刻也因之盛极一时。在霞窝东石壁上刻下优美诗句。
    00-00
  • 2010年的甘露亭---
     2010年的甘露亭亭中设了座椅供行人休息,亭子周围树木丛生,是游客纳凉避暑的好去处。
    00-00
  • 漳州古城西城濠,摄于1998年---
     濠沟是漳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古城中为数不多的宋代遗沟,其上设有东、西桥亭,是漳州古城的特色之一。图为漳州古城西城濠。
    00-00
  • 张仪卿副主席、林枢夫人为林枢铜像揭幕后合影---
     “林枢楼”,现漳州市图书馆所在,于1991年11月由台胞林枢先生捐资380万元人民币兴建。图为张仪卿副主席、林枢夫人为林枢铜像揭幕后与铜像的合影。
    00-00
  • 新华东路鸟瞰图---
     新华东路是漳州旧城最长的路,新华东路至清乾隆二年(1683年)就已经是漳州城东门外的一条五里长的街道,叫东门街。图为新华东路鸟瞰图
    00-00
  • 石林集003---
     虞先生一生研究范围颇广,诸如哲学、逻辑学、佛学以及文学、诗学都有深入的研究。林子青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学者、研究弘一大师的专家。图为林子青读《石林集》后感
    00-00
  • 漳州木版年画8---
     漳州木版年画始于宋代,在明清两代最为兴盛,它构图大方,造型夸张,在粗犷简洁中兼具纤巧细腻的艺术特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为漳州木版年画
    00-00
  • 《秦汉英杰》拍摄剧照相关68---
     《秦汉英杰》的创作、表演,主要是运用偶形艺术创新手法,并结合了动漫和多媒体技术。图为该剧剧组人员手持士兵木偶工作时的场景。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