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泰县岩溪公社石铭大队知青割茅草---
     茅草是柴米油盐的第一项——老乡们一日三餐烧饭用的燃料。图为长泰县岩溪公社石铭大队知青割茅草(摄于1970年)
    00-00
  • 杨西北所著《杨骚的文学创作道路》书籍---
     杨西北是杨骚之子,著有散文集《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长篇传记《流云奔水话杨骚》,出版《杨骚选集》、《杨骚的文学创作道路》等等。图为杨西北所著《杨骚的文学创作道路》书籍
    00-00
  • 国务委员李铁映参观漳州印泥厂008---
     漳州八宝印泥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获得对“印泥制作技艺(漳州八宝印泥)”的保护资格。图为国务委员李铁映参观漳州印泥厂时,与工作人员交谈。
    00-00
  • 东山县举办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学习谷文昌精神培训班---
     2014年3月10-11日,省委在东山县举办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学习谷文昌精神培训班。培训期间,学员们参观了谷文昌纪念园,听取专题讲座,在公仆林开展植树活动。
    00-00
  • “振衣所“榜书,无款识,在西侧山道山门前---
     位于白中镇普贤村广济岩,镌刻在一岩石之上。据《闽清县志》载:“振衣”二字石刻为横书阴刻,“振”字径30厘米,“衣”字径37厘米,落款作“龙石昊子道口书”。字迹圆润苍老、古朴凝重。《楚辞.渔父》中曰:“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00-00
  • 华安马坑和春桥建造碑记---
     强附近摆放着华安马坑和春桥建造碑记。现碑石尚存,碑记云其“彩笔生花,龙门濯浪,人文瑞其在斯乎!”
    00-00
  • 漳州府衙旧址 江焕明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在公元786年,即漳州建制一百年后,陈谟获准将郡治迁到龙溪县县城,在今芗城区中山公园所在地兴建新府衙。从此,历唐宋元明清五代,没再改变过府址。图为漳州府衙旧址。
    00-00
  • 林枢楼顺利封顶一---
     “林枢楼”,现漳州市图书馆所在,于1991年11月由台胞林枢先生捐资380万元人民币兴建,落成于1995年。图为林枢楼封顶图之一。
    00-00
  • 文物古迹分布图---
     漳州文物甚多,时间跨度3000多年之久,各县区均有分布。其中,涉台宗庙多,石楼、土楼、红砖建筑、民居古建筑、古迹等等。图为文物古迹分布图
    00-00
  • 南山初秋(主殿前景 高南君)---
     南山宫主祀圣祖大仙(当地人称“仙妈”)和都统舍人。主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阔五间,内有螺旋式藻井,墙上绘有的壁画21幅以及木构梁架、天花上的彩画保存高度完整,内容丰富,相当精彩。
    00-00
  • 龙海民间绘画近期作品《青春韵致》---
     龙海现代民间绘画由农民画演进而成,改革开放以后,建立了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具有一定创作能力的绘画队伍。图为龙海现代民间绘画近期作品《青春韵致》
    00-00
  • 《秦汉英杰》拍摄剧照相关53---
     《秦汉英杰》的木偶一改传统木偶“好人红脸,坏人白脸”的脸谱,采用超夸张的脸部造型设计,注重写实又不失与动漫结合的虚幻性。图为木偶秦始皇的正面照。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