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卦楼受损民房倒塌---
     漳州在1908年洪水灾害中,损失相当惨重。从九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台风暴雨横扫大地,接着洪水泛滥成灾。屹立在南门溪畔的八卦楼,被飓风掀塌一大角,塔尖端的大葫芦也歪斜一边。周围民房也都倒塌。
    00-00
  • 芗城区仙都小学校园景观---
     仙都小学位于仙都景区内的轩辕文化街,离核心景点鼎湖峰仅800米,“走进仙乡帝里传承乡土文化”可谓是有天时地理人和之利。引领学生关注地方文化,在他们熟悉的乡间生活中,寻找文化的根源,汲取民族文化的汁液。图为芗城区仙都小学校园景观
    00-00
  • 柴油机带动脱谷机,效率高人力省---
     公社化的年代,社员们群策群力,全力增产增收,这个公社用上了机器来帮忙脱粒,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大大提高了效率。
    00-00
  • 台湾路店面灰泥雕---
     如果说红砖砖雕是闽南传统建筑的一个标志的话,灰雕则是闽南传统建筑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工艺,灰雕装饰以浮雕的效果为主,多被应用于屋脊、水车堵、规垂等部位。图为台湾路店面灰泥雕
    00-00
  • 大石佛2---
     全石笋高5丈多,大半埋入地下,露出地面仅有2丈左右。1937年石佛阁庙顶被日本飞机炸塌,是时由住持广心和尚化募重建,改名为“净业堂”。图为大石佛
    00-00
  • 正门内大厅---
     东坂后番仔楼位于福建省漳州古城青年路与芳华横路交叉口的一条巷子里(青年路132号)。建筑周围店铺林立,东侧为漳州原府衙旧址,西北侧为东坂后教堂,曾经是达官显贵的集居之地。图为正门内大厅
    00-00
  • 缺乏绿地的密集的老建筑---
     这是古城区老建筑的府视图,密集的老建筑中有几丛绿色植物。老建筑也是横七竖八的,屋顶有蓝色的,但大多都是红灰色的。图为缺乏绿地的密集的老建筑
    00-00
  • 第四辑58---
     华侨新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建于1956年。漳州华侨新村的建设在新中国也属罕见,在海外漳州籍华侨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饱经动荡的他们对祖国有了新的向往,对家乡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
    00-00
  • 第九辑14---
     上图是漳州运输总站首届职工代表大会。下图是中共漳州市委党校第五期第三支部全体学员结业留念一九六一年五月二十日。
    00-00
  • 第十三辑35---
     上图是知青夜间在广播站播音。下图是知青创作宣传栏。
    00-00
  • 第十七辑58---
     上图是漳州修文东路老建筑骑楼,骑楼下的廊,遮阳又防雨,既是居室(或店面)的外廊,又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下图是漳州杉巷尾古桥。
    00-00
  • 第二十二辑45---
     上图是漳浦二中高中首届(二)班全体毕业同学留影纪念 一九六一年七月十二。下图是福建漳浦二中初中全体同学毕业合影 一九六五年六月二十六日。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