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路与香港路叉口---
     曾经是一条生意鼎盛的行栈长街。宽阔的大街还能看出这里在当时能有多热闹。图为厦门路与香港路叉口。
    00-00
  • 知青文艺宣传队文艺汇演---
     1968年,漳州市几万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在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下,来到长泰县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图为知青文艺宣传队文艺汇演
    00-00
  • 传统艺术舞狮---
     郊区农村的舞狮队走到了现在的“老街”,在这里表演起了舞狮,围观的群众很多,纷纷喝彩。大家热热闹闹过新年。
    00-00
  • 徐家巷(往东)---
     由四座大厝排列组成,厝前横亘的四个砖埕,总长约80米,俗称长埕头。这里的原主人姓徐,清初“截界”时由黄石徐厝村内迁涵江,靠海运贸易发迹,至雍乾间人称徐百万,拥有下徐、顶徐两大宅第。图为徐家巷
    00-00
  • 大雄宝殿---
     面积约800多平方米,面阔5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弘一法师手书“妙相庄严”匾额悬于殿堂之上。殿中佛坛上雕塑三尊盘膝趺坐金身,并塑阿难、迦叶两尊者站立两 旁。图为大雄宝殿
    00-00
  • 多立克柱月台---
     整座建筑成正方形,檐廊水泥柱,墙体为黑砶清水砌法。门廊成月台式,台基砌四级弧形石阶。四支立柱是经典的多立克柱式,支撑半圆形月台,方形瓶状栏杆。图为多立克柱月台
    00-00
  • 江滨西高楼俯拍历史街区---
     江滨西高楼俯拍历史街区的府视图,四周被高楼大厦包围着,图片中有一片绿色的树木。图为江滨西高楼俯拍历史街区
    00-00
  • 第四辑54---
     上图为三人在一处的合影照,下图为漳州华侨新村一角,1956年党和政府为了能够给归侨、侨眷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围绕西姑池动工兴建华侨新村。
    00-00
  • 第九辑10---
     上图是南靖长塔煤矿第二连全体职工合影留念。下图是财干班学员留影。
    00-00
  • 第十三辑31---
     此图为冯水国先生收集整理后的老照片,上下两图是知青上台演讲。
    00-00
  • 第十七辑54---
     老照片能够记录下历史事件、风俗文化、社会变迁等重要信息,“道冠古今”、“德配天地”这座古牌坊矗立在文庙的大门前,这条古街上更显这条古街的古色古香。
    00-00
  • 第二十二辑41---
     上图是漳浦一中一九六四届高中毕业生留影。下图是漳浦一中新一届学生代表大会代表留影 一九八0年十一月三十日。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