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臬书院-007---
     黄道周(1585—1646年),字幼玄、细遵等,号石斋,铜山深井(今属东山县)人,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朝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兵部尚书。图为黄道周在漳州读书讲学处——东臬书院
    00-00
  • 府埕出土碑-禁赌碑拓本1---
     漳州明清古街区府埕片工地连续出土三通古石碑,其中的禁赌碑尤为令人关注。是时任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丁为撰文。图为府埕出土的禁赌碑。图为禁赌碑拓本
    00-00
  • 佛潭后许轧内村(12)---
     鉴湖轧内村拥有树龄700多年的古樟树群,其中夹杂着两棵古榕树。古树虽历经风雨,树干千沟万壑,长满了岁月的皱纹,却仍然老树勃发,枝繁叶茂。
    00-00
  • 浦南松州村-松洲书院(匾额)---
     松州威惠庙内还有一所松州书院,该院建于唐景龙二年(708年),为陈珦讲学处。陈珦,字伯珙,号松州,陈元光子。图为威惠庙的匾额
    00-00
  • 知青与老支书---
     毛主席发表“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的指示,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反响。图为知青与老支书
    00-00
  • 镇海角 游客---
     镇海角位于福建漳州市龙海市隆教畲族乡镇海村,它三面环海,背靠青山,当地的村民纯朴,热情好客。图为镇海角前来游玩的游客。
    00-00
  • 知青们在一起阅读报纸---
     1968年,漳州市几万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在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下,来到长泰县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图为知青们在一起阅读报纸
    00-00
  • “三世宰贰”坊上力士雕像3---
     浮雕精微细致,雕刻工艺精湛生动,充分体现了古代漳州工匠精巧的石雕技艺。图为“三世宰贰”坊上的力士雕像
    00-00
  • “化众再造石栏干”题刻,元至正四年(1344)刻---
     由于气候的影响,处于山间的石栏杆腐朽严重,在元至正四年的时候,又再一次开始筹款进行修建,保证路段的安全和当时观赏景物诗人的安全,以此便在峭壁上题刻,告诫后人修缮石栏杆的用处以及对后代的发展。
    00-00
  • 南靖金山凉露亭---
     南靖金山凉露亭位于南靖县金山镇新内村。又称龙安岩。建于清代。据《漳州府志》记载:凉露亭在南靖县永丰里。傍山临水,颇有胜致。筑亭以憩征旅,岁久渐圮。
    00-00
  •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位于延安北路的漳州旅社---
     这是一座新式的建筑,漳州旅社的建成代表着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了美好生活的具象表现。但由于文化大革命,这座本该门庭若市的建筑,却冷冷清清。图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位于延安北路的漳州旅社。
    00-00
  • 郑子瑜于香港海洋公园留影---
     图为1991年11月,郑子瑜摄于香港海洋公园。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