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州府衙旧迹06---
     中山公园历史悠久,虽曾在沧桑历史中遭到破坏,但今日仍保有一些宝贵的文物及景观,同时也有现代气息。园内有漳州府衙旧址、仰文楼、中山纪念亭、漳州解放纪念亭、华表、七星池、闽南革命烈士纪念碑等文物景观。图为漳州府衙旧迹
    00-00
  • 湘桥村华佗庙石刻雕文1---
     漳州地区的关帝庙宇很多,而华佗庙却只有一座,甚至还是全省唯一、南方罕见的一座华佗庙。图为华佗庙石刻雕文
    00-00
  • 二宜楼-接片2---
     二宜楼,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为蒋氏十四世蒋士熊所建,落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
    00-00
  • 养猪的女知青---
     毛主席提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在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图为养猪的女知青
    00-00
  • 拆建中的漳州古城墙001---
     漳州古城墙始建于1371年,城墙外用石头垒成,内用黄泥夯筑。现在只有少部分墙体仍然完好,但是这些残存的却仍然是漳州市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图为正在拆建中的漳州古城墙。
    00-00
  • 戴宝珍家里珍藏的老照片记录了当时集体结婚的场景 (6)---
     在一个会堂里,挂着“漳州市一九七八年首次新式婚礼大会”字样的横幅,主席台上坐了一排人,台下都是一对对的青年男女。
    00-00
  • 世阃坊1---
     世阃坊背面照,位于龙海市镇海卫城南门,坊南北坐向,石仿木结构。高6.5米,面阔8米。四柱三间三楼,庑殿顶。图为世阃坊
    00-00
  • 《游云洞》二首诗刻,撰者不详,落款署嘉靖二十三年(1544),在别有天入仙岛处---
     云洞岩名字的由来,据地方志记载:山上石室,天将降雨时,白云从洞中飘出:雨霁天晴 ,白云又收归洞中,故又名“云洞岩”。诗刻数量最多者是游览题刻。与诗会题刻相比,这类题刻个体因素更为显著。
    00-00
  • 2010年的木棉庵---
     木棉亭后有木棉庵,曾是漳州古城南行驿道主要驿站名铺,为四合院,占地约400平方米砖木平房,内奉佛祖和十八罗汉神像。图为2010的木棉庵。
    00-00
  • 洋老洲路段骑楼,摄于2004年---
     骑楼、是漳州具有闽南特色的传统建筑,这种建筑下做商铺,楼上住人,其跨出街面的骑楼,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能为顾客遮风挡雨。是漳州的特色之一。图为洋老洲路段骑楼。
    00-00
  • 郑子瑜在上海郭绍虞家中与郭氏(右)合摄---
     1986年,郑子瑜在上海郭绍虞家中与郭氏(右)合摄。郭为“五四”诗人,中国文学批评史家,曾任燕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教授。
    00-00
  • 漳州文物保护规划---
     文物保护规划设计的概念文物保护规划设计是指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利用规划设计,以确保文物的永久保存和传承。图为漳州文物保护规划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