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山湖尾古井---
     图为东山湖尾一古井侧面图,井栏由多块石块组成八角多边形,古井周围地面平整。古井的开凿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00-00
  • 杨骚作品---
     杨骚辞世时,杨西北仅5岁,对父亲的印象并不清晰。而后的几十年里,杨西北通过资料搜集和作品揣摩等,对杨骚了解更加全面、深入,出版了《杨骚选集》《流云奔水话杨骚》等作品。
    00-00
  • 为砖窑运茅草---
     西溪承担着重要的水上运输重任。无数的大船(五帆船)运载山区的稻谷和土特产(尤其是柴炭矿产)供给漳州、石码、厦门。返回时又把这里的生活用品运送给山区,这张照片上的船上运载着满满的茅草,准备运输到砖窑区。
    00-00
  • 刘厝(1)---
     刘厝是清代典型的天井院式民居,外墙灰塑简洁古朴,内部木雕精美。建筑现为居住功能使用,建筑部分构件自然老化,抹灰面层有污渍。
    00-00
  • 圆圈1959---
     圆圈是当时漳州的地标,至今仍然是漳州中心地段,老漳州人照样称此地段为“圆圈”,但年轻人因为很多都不知道这段历史,没见过“延誉亭”,都称此地段为“文昌门”图为圆圈1959
    00-00
  • 修文西路(中往东拍)---
     修文路位于福建漳州市芗城区,是漳州历史街区的组成部分。清代府城图上,古街东西横贯以城濠为界的城内,是古城的核心地带。图为修文西路(中往东拍)
    00-00
  • 浦头街老厝---
     沿街并排的是一些具有当地韵味的老厝窄而细长的厝落间,分布着小庭院,府看整片建筑,廋长多节如竹竿状,漳州人称之为竹竿厝。图为浦头街老厝
    00-00
  • 第四辑34---
     万松关,在鹤鸣山与岐山之间的堆去镇上,明崇贞年间建,为历史上漳州通往省城、京城的要道,历史上曾有几次大的战事发生在这一带。下图为万松关古关隘。
    00-00
  • 第八辑68---
     上图为1965年龙溪农校迁址到圆山脚下时学校大门,下图为寻源中学漳州校址,1951年接办为农校。
    00-00
  • 第十三辑11---
     上图是漳州二中党政领导及班主任与上山下乡同学合影。1964年8月28日。下图是石亭公社出席市“知青”积代会全体代表留影。
    00-00
  • 第十七辑34---
     水榭后面有一座绘着淡雅花纹的木楼房子,因可园原先是郑家小姐闺楼,故居住于此的老一辈们,称之为“小姐楼”。
    00-00
  • 第二十二辑21---
     上图是福建私立文成中学(平和一中)第二届教师全体合影 1948年6月。下图是(平和一中)文成中学1949年5月13日摄影。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