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霄火田戴郡马亭---
     云霄火田戴郡马亭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圆形石柱,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亭外立康熙、乾隆、光绪年间重修碑3 通。亭后有唐代陈元光女婿戴君胄的墓葬。图为云霄火田戴郡马亭正面。
    00-00
  • 杨骚合影---
     杨骚是20年代后期30年代末期中国诗坛上非常活跃的一位诗人,被誉为"抗战诗星"“忠诚的爱国主义战士”。图为杨骚合影
    00-00
  • 芗江您早---
     清晨,第一缕晨辉洒向芗江,河面上隐约可以看到水雾,远处的浅滩朦朦胧胧,集结在河面的船户已经在开船散开,就要劳作了。
    00-00
  • 府埕石路---
     府埕是原漳州府衙门口的广场。府埕长约50米,宽20多米,是当时漳州府里最宽敞的路,文武官员出入仪式均在这里举行。图为府埕石路
    00-00
  • 中山公园咸通碑(1950)2---
     咸通碑又称咸通经幢、咸通塔。经幢分八面,每面宽28厘米,高185厘米。上面阴刻楷书《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为唐咸通四年漳州押衙颛建,宣议郎镛书。图为中山公园咸通碑
    00-00
  • 香港路(中往南拍)---
     香港路形成于唐代,是唐宋至明清时期漳州古城的中轴线。清末至民国初期,由于工商业的发展,香港路逐渐成为漳州南部的主要商业街,商贸云集,图为香港路(中往南拍)
    00-00
  • 施厝98号前院---
     施厝98号前院像一个小花园,里面摆满了花盆。院子里的地面是石头铺成的,小门进去又是一个小院子。图为施厝98号前院
    00-00
  • 第四辑26---
     漳州城旧桥,旧名南桥,宋嘉定初由浮桥改为石桥,后屡毁屡修,1925年改成钢筋水泥结构,并命名为“中山桥”。
    00-00
  • 第八辑60---
     漳州市龙师附小坐落在风光旖旎、钟灵毓秀的九龙江畔,上图是一张在湖上划船的合影照,下图是当年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实践。
    00-00
  • 第十三辑03---
     此图为冯水国先生收集整理后的老照片,闽南日报周刊,2008年10月29日。“上山下乡”旧照之民兵训练。
    00-00
  • 第十七辑26---
     老照片能够记录下历史事件、风俗文化、社会变迁等重要信息,上图是漳州解放路与文川里并叉路口,下图是漳州文川里(石路仔)。
    00-00
  • 第二十二辑13---
     上图是一张在湖边的合影照,地点人物均不详。下图是长泰一中师生合影,1959年5月14日。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