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作水车保水田---
     上世纪60年代,漳州农业生产大规模发展,特别是龙海县大批高产稳产田连年丰收。为支援农业生产,各专业生产合作社在政府号召下,大力支援农业生产,赶制水车、水桶、镰刀等农具。图为正在制作水车的师傅
    00-00
  • 中正和平匾额---
     中正和平匾额位于漳州市龙文区步文镇西坑村天宅社,今在漳州理工学院内,明崇祯九年(1636年)图为中正和平匾额
    00-00
  • “邵经邦游”题刻,在风动石西旁---
     东山风动石在漳州市东山县铜陵镇东南隅岣嵝山东麓,塔屿在铜陵镇东侧。以风动石为中心,加上铜山古城、塔屿和西面的九仙顶、南面的马銮湾,构成独特完整的旅游景区。其奇妙之处就在于它前后左右重量平衡极佳,大风吹来时,石体左右摇晃,但倾斜到一定角度就不会再动了。
    00-00
  • 长泰武安武德园凉亭---
     长泰武安武德园凉亭位于长泰县武安镇城关村武德园北侧。建于1929年。2000年8月,因建设需要,将凉亭整体抬高3米,亭中西风格兼有,有浓郁的民国风,为长泰县城一处胜景。
    00-00
  • 工商业游行队伍---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商业和饮食业的职工举行了一场抗议游行,工人们有的拿着喇叭,有的拿着告示牌,有的人举着巨大的毛主席画像。图为新华西路上行进的工商业游行队伍。
    00-00
  • 四月刺桐02---
     四月刺桐花竞相开放,火红的花朵“点燃”枝头,成为沿河靓丽风景线,市民漫步、骑行树下,沐浴春风,满眼花红。图为刺桐花
    00-00
  • 南山宫4---
     南山宫是该县境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始建于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重修,历代皆有修缮。宫内雕刻、彩绘、壁画题材丰富,保护完整,整体建筑构造艺术精湛,传统文化内涵丰富。
    00-00
  • 龙海民间绘画作品《起土窑》---
     龙海农民画继承中国传统民间绘画技法与审美习惯,以闽南农村劳动生活为背景,通过各种题材,十分生动地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山乡风貌和生活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图为龙海绘画作品《起土窑》
    00-00
  • 华安土楼23---
     福建全省直径70米以上的大型圆土楼中,“二宜楼”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从土木结构构件到装饰壁画,都未曾更换,可谓原汁原味保存了原始的状态。图为土楼门口的石刻雕像。
    00-00
  • 《秦汉英杰》拍摄剧照相关133---
     该剧以成语典故为精彩内容,构成这段传奇的历史故事,以精美的画面传神地再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力和现代魅力。图为《秦汉英杰》剧情拍摄画面。
    00-00
  • 栩栩如生的木偶头6---
     漳州木偶头在落刀之前,要细细研究,认真揣摩所刻画人物的身世、身份、性格、好恶,思考成熟才下刀,故其刀法有力,形神兼备。图为一名女子用手中的刀刻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木偶头。
    00-00
  • 木偶手绣服装21---
     漳州传统的布袋木偶服饰,构成了漳州木偶造型的重要因素,它继承了“漳绣”的优良传统,用料考究,工艺复杂,一针一线纯手工制作而成,既是华丽的戏服,又是精美的工艺品。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