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门”石刻角美龙池岩---
     龙池岩“有印月池、磊石、穿云峡、拜笏轩、拍门石、温玉居、憩亭、名山锋、石屏、跃龙桥、三叠嶂、观海寮12胜景,文圃之胜,遂甲邑中。图为拍门石
    00-00
  • 明漳州瓷---
     明代晚期,漳州月港兴起,海外贸易繁荣,漳州窑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输出产品。时至今日,欧洲、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各大博物馆及私人藏家仍收藏着大量的漳州窑珍品
    00-00
  • 黄仲琴 书法---
     黄仲琴,名嵩年,号嵩罗,字仲琴,香港福建学校原校长。祖籍广东省海阳县(今潮安县)。著名教授、学者,爱国知识分子,曾经为漳州现代教育、漳州地方文史研究做出杰出贡献。图为黄仲琴书法作品
    00-00
  • 香港路---
     香港路,古称南市街,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区南部。明清时期的主要商业街,商贸云集。图为香港路
    00-00
  • 荔乡姑娘齐上阵---
     这张旧照拍摄于六十年代,照片中的荔枝挂满了枝头,压的枝条都弯下了腰。社员们正忙着采摘新鲜的荔枝,图为姑娘们采摘荔枝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00-00
  • 振成巷番楼北面---
     番仔楼具有特色鲜明的建筑外观,又有讲究居住条件的舒适性,整幢别墅回廊布局,每间房内置有闽南地区罕见的取暖之用的壁炉。图为振成巷番楼北面
    00-00
  • 幽静的中洲 小船安乐窝---
     幽静的中洲芗江水面上,江是软的,微风习习,波光万道。江上有很多渔船搭起的小窝,串联在一起的渔船成为了水面上的一道风景。图为幽静的中洲 小船安乐窝。
    00-00
  • 抗战时期龙中的《战时青年》画报---
     珍贵的漳州抗战时期的宣传史料《战时青年画报》该画报是由福建省立龙溪中学和福建战时青年社合编。图为抗战时期龙中的《战时青年》画报
    00-00
  • 修文西路(往西)---
     这是修文西路和香港路路口拍摄的图片,路口两边都是骑楼。但是站在街口向前看就是高楼大厦。抬头可见的电线相互交错。图为修文西路(往西)
    00-00
  • 第一辑20---
     上图为南靖县总镇衙;下图为南靖镇后街。洪水所到之处没有一处是完整的,从图中不难看出,到处都是残败不堪的房屋,可见当时的人们所承受的痛苦氏非常之大的。
    00-00
  • 第六辑24---
     闽南日报社主要任务是新闻宣传和报业发展,图为闽南日报2008年1月4日 星期五,文化走廊旧照,照片合集:难忘的万松关(二)
    00-00
  • 第十一辑02---
     上图是林维源在当时台湾职上。下图是林尔嘉像。林尔嘉,字菽庄、叔臧,别名眉寿,晚年号百忍老人,是民国年间在闽台两地负有声望的人物之一。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