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辑封面---
     芗水存照,芝山留影,漳州百年老照片汇集,第十三辑。漳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旧照(一)。
    00-00
  • 第十七辑23---
     老照片能够记录下历史事件、风俗文化、社会变迁等重要信息,上图是漳州文川里古厝(文物点),下图是石眼科旧区。此时的番仔楼,比起当年风采略显逊色。
    00-00
  • 第二十二辑10---
     上图是龙海中学七一学年四连五排毕业留影(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下图是龙海中学七五届初二(8)班毕业留影,1975年7月1日。
    00-00
  • 第二十六辑02---
     冯水国,福建漳州人。冯老喜欢收集整理漳州文史书籍、历史照片、地图等,先后被评为芗城区“藏书之家”、“书香之家”等称号。图为冯水国收藏的全家福老照片
    00-00
  • 皇龙宫里原陈怀玉神像---
     在民间传说中,陈怀玉以其孝、智、勇而受人尊崇,并以此形成“闽台玉二妈信仰民俗”,列为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皇龙宫里原供奉的陈怀玉神像。(右:大妈,左:二妈)图为皇龙宫原陈怀玉神像
    00-00
  • 得朋---
     明代状元丰熙仰慕云洞岩洞主蔡烈的人品和学问上山拜访,两人登高望远,指点江山,相交甚契。一日漫步而谈,行至岩上一偶,只见面前矗立两块巨石,势形若“朋”字。丰熙甚喜,题下“得朋”二个大字,一语双关。图为得朋
    00-00
  • 半枫荷--平和县 芦溪镇新村村村边一半山坡(4)---
     据当地村民介绍,平和县芦溪镇新村村边有关这棵树的传说很多,村民们把它奉为神树。图为半枫荷
    00-00
  • 漳南道巷3---
     二层砖木结构坡屋顶,保留相对完整,建筑立面有不少传统建筑元素,如二层露台的琉璃宝瓶栏杆,闽南红砖砌柱的立柱,凸显古色古韵。图为正面拍摄
    00-00
  • 作品:节日老街---
     每逢节庆日,南靖民间的竹马戏便会从中山路出发开始绕城。少年身着节日彩装,竹马分两端挂在身上,并非真骑马。表演内容由儿童玩竹马扮小夫妻游戏发展而来,因此表演中万般亲昵的天真媚态保存了下来。图为南靖新华街竹马戏
    00-00
  • 弘一莅临漳州尊元經楼---
     李叔同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弘一法师。图为弘一法师莅临漳州尊元經楼(摄于1938年)
    00-00
  • 府埕出土碑-门楼碑残段2---
     府埕、文庙片历史街区是漳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核心,街区内的始兴北路俗称“府埕”,北面的中山公园是古代漳州府的府衙。图为府埕出土的门楼残碑
    00-00
  • 佛潭后许轧内村(15)---
     鉴湖轧内村拥有树龄700多年的古樟树群,其中夹杂着两棵古榕树。古树虽历经风雨,树干千沟万壑,长满了岁月的皱纹,却仍然老树勃发,枝繁叶茂。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