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在担负支前和民需运输任务---
     在50-60年代汽车要担负支前和民需运输任务,而车辆又老又少公路路况又狭又软,但车队都按时按量完成运送。图为汽车在道路上前进。
    11-23
  • 拖挂货车驶经防洪大堤到货运站装货---
     漳州自1949年解放之后,百废待兴,军管会为了解决城乡人民的柴米油盐成立了运输车队。图为拖挂货车驶经防洪大堤到货运站装货时的情景。
    11-24
  • 货车在深谷过大桥---
     汽车维修技工和老练驾驶员以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全力以赴,或实行双班制或实行双司机制,日夜行车,为货物提供运输服务。图为货车在深谷过大桥。
    11-24
  • 满载货物的车队行驶在高山峻岭公路上,驶向县城供销社---
     解放之初,漳州的汽车只有五个民营汽车公司剩下来的十几辆,都是进口的道奇雪佛兰、福特等老旧车。图为满载货物的车队行驶在高山峻岭公路上,驶向县城供销社。
    11-24
  • 这是一张非常珍贵的三亭照片---
     芝山三亭,位于芝山山上,包括威镇亭、仰止亭、甘露亭。登临三亭,视野开朗,整个漳州平原的旖旎风光可尽收眼底,是文人墨客登临赋诗的好去处。图为三亭照片
    00-00
  • 北京路(中往南拍)---
     北京路在漳州老城区中虽然比不上台湾路、新华西路繁华,但仍然是漳州古城里一条重要的街道。图为北京路(中往南拍)
    00-00
  • 施厝98号大门---
     98号门面墙体新贴红色瓷砖,房子很平淡,里面却别有洞天。前院很大,布置出一个小而精巧的花园。图为施厝98号大门
    00-00
  • 第四辑18---
     “圆圈”是当时漳州的地标,至今仍然是漳州中心地段。老漳州人照样称此段为“圆圈”,但年轻人因为很多都不知道这段历史,没见过“延誉亭”,都称此段为“文昌门”。
    00-00
  • 第八辑52---
     上图为省立靖师平和乡友欢送本科毕业同学留影;下图为靖师学生留影(摄于1945年)
    00-00
  • 第十二辑53---
     上图是长征抵汕头留影1967年1月11日。下图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于瑞金留影。
    00-00
  • 第十七辑18---
     老照片能够记录下历史事件、风俗文化、社会变迁等重要信息,上图是漳州南太武路与下沙小县交叉路口,下图是南太武(龙师附小附近)。
    00-00
  • 第二十二辑05---
     上图是华安一中第四届高中毕业班全体同学留影1964年7月6日。下图是华安中学七一届初二(3)班毕业留影。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