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谷桶---
     上世纪60年代,漳州农业生产大规模发展,特别是龙海县大批高产稳产田连年丰收。为支援农业生产,各专业生产合作社在政府号召下,大力支援农业生产,赶制水车、水桶、镰刀等农具。图为正在打造谷桶的师傅们
    00-00
  • 功覃闽粤坊上的力士形像2---
     坊上力士石雕浑朴精致,雕刻工艺精湛生动,充分体现了古代漳州工匠精巧的石雕技艺。图为“功覃闽粤”坊上的力士雕像
    00-00
  • “云洞”榜书,明莆田人布政使周瑛书,在岩壁后峭壁上---
     九龙江流域一方美丽富饶的沃土上,漳州人民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文化。位于龙文区蓝田镇蔡坂村鹤鸣山之阳的云洞岩,拥有“闽南第一洞天”“丹霞第一洞天”和“闽南第一碑林”的美誉自然是名副其实,山上有大小洞穴四十多个,历代书法题刻二百余处。
    00-00
  • 芗城塔口庵经幢---
     芗城塔口庵经幢位于漳州市区大同路塔口庵前,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干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通高7米、底径1.2米,以二十四层浮雕块石垒叠筑成。上层南向一面刻楷体直书“宝塔建造于宋绍圣四年丁丑至大明崇祯拾伍年陆月初十日飓风颓坏原任钦差福建中路副总兵王尚忠捐资重造”等字,余七面均刻“南无阿弥陀佛”竖排六字楷书。幢身之上,以雕有佛像、莲花等图案的十三层各种形状的块石,向上收分,构成五重八角出檐、高耸奇特的幢顶,上置葫芦状尖峰。此经幢雕琢浑古,造型独特,且位于三条街道交叉汇合处,前有巨大榕树覆盖
    00-00
  • 位于新华西路的尚书府(潘荣故居)---
     潘荣以六十九岁致仕归里,于东铺街修豪宅养老,因潘荣以户部尚书官衔归里,皇帝还赐予他享受原有待遇九年,通向其住宅的巷道就叫做尚书巷。图为位于新华西路的尚书府(潘荣故居)。
    00-00
  • 四月刺桐06---
     四月刺桐花竞相开放,火红的花朵“点燃”枝头,成为沿河靓丽风景线,市民漫步、骑行树下,沐浴春风,满眼花红。图为刺桐花
    00-00
  • 南山宫8---
     南山宫,位于漳州市华安县华丰镇良村麒麟山山腰。据资料介绍,南山宫始建于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重建。图为漳州南山宫远景
    00-00
  • 龙海民间绘画作品《捕沙虾》---
     龙海农民画继承中国传统民间绘画技法与审美习惯,以闽南农村劳动生活为背景,通过各种题材,十分生动地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山乡风貌和生活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图为龙海绘画作品《捕沙虾》
    00-00
  • 华安土楼27---
     二宜楼中心是公共场所的内院,场地上可晾晒衣服和农作物,院中有两口古井,分名为阴泉和阳泉,组成太极的阵型。图为二宜楼内景观。
    00-00
  • 《秦汉英杰》拍摄剧照相关137---
     《秦汉英杰》是动漫产业界第一次以偶形动画形式制作的历史大片,图为剧组工作人员控制木偶拍摄时的场景。
    00-00
  • 木偶头绘画染色4---
     漳州木偶头雕刻属于木偶戏道具制作中的一门特殊技艺,是福建省漳州市的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图为一名女子正在给刻好的木偶头绘画染色。
    00-00
  • 木偶手绣服装25---
     漳州传统的布袋木偶服饰,构成了漳州木偶造型的重要因素,它继承了“漳绣”的优良传统,用料考究,工艺复杂,一针一线纯手工制作而成,既是华丽的戏服,又是精美的工艺品。
    00-00